能伸能缩
解释:能够伸缩自如。
来源:刘知侠《铁道游击队》第五章:“营长那宁折不弯的性格,在李正面前,就变成了能伸能缩的钢条。”
解释:能够伸缩自如。
来源:刘知侠《铁道游击队》第五章:“营长那宁折不弯的性格,在李正面前,就变成了能伸能缩的钢条。”
解释: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,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。因以“<em>摇鹅毛扇</em>”比喻出谋画策。
来源: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一:“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,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。”
解释:泣:哭;诉:说。像在哭泣;像在诉说。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。
来源:宋・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解释:郎:男子;貌:容貌。旧时形容男女青年才貌相配。
来源:元・乔梦符《扬州梦》:“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,笋余儿游治子花朵儿俊娇娃,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。”
解释:呕:吐;沥:滴。比喻极度劳心苦思。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。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。
来源:唐・韩愈《归彭城》诗:“刳肝以为纸,沥血以书辞。”
解释:轻浮而粗心大意的人。
来源: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人们不过哈哈大笑一场,说几句苏队长‘马大哈’就算了事。”
解释:父亲严格管教子女,子女依顺孝敬父亲。
来源:唐・吕温《广陵陈先生墓表》:“始见一乡之人,父严子孝,长惠幼敬,见乎词气,发乎颜色。”
解释:局:弯曲;蹐:小步走。蜷曲不敢伸展。形容小心谨慎,惶恐不安。
来源:《诗经・小雅・正月》:“谓天盖高,不敢不局;谓地盖厚,不敢不蹐。”
解释:比喻坚决抵抗,宁死不屈的将领。
来源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张飞传》:“卿等无状,侵夺我州,我州但有断头将军,无有降将军也。”
解释: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
来源:朱自清《论标语口号》:“为的是‘发聋振聩’,是‘群山四应’,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。”
解释:形容局势动荡不安。
来源:鲁迅《故事新编・理水》:“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,交通不方便。”
解释:宵衣旰食,非常劳苦。形容勤于政事。亦作“宵旰焦劳”、“宵旰忧勤”。
来源:《明史・吴时来传》:“若不去嵩父子,陛下虽宵旰忧劳,边事终不可为也。”
解释:愚钝糊涂;没有知识;不通事理。
来源:《晋书・阮种传》:“臣诚蒙昧,所以为罪。”
解释:莫:没有谁;京:大。指大得无法相比。
来源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八世之后,莫之与京。”
解释: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。
来源: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四折:“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,这画的是徯幸杀我也闷葫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