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谈读书

朱熹宋朝122

原文

 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(出自《论语》) 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(来自朱熹)

注释

敏:聪明。 好:喜好。 耻:以……为耻。 知:通“智”,聪明,智慧。 厌:满足。 诲:教导。 谓:说。 漫浪:随随便便。 急:要紧,重要。 盖:在句首,发语词。 士人:泛指知识阶层。 恒:恒心。 下流:下等,劣等。 断:副词,表示绝对、一定。

赏析

暂无信息

作者介绍

朱熹

朱熹 (宋朝)

朱熹,中国古代先哲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谥文,亦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省尤溪县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儒学集大成者,世尊称为朱子。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双重遗产源于朱子,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,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