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诸子登岘山

孟浩然唐朝174

原文

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 江山留胜迹,我辈复登临。 水落鱼梁浅,天寒梦泽深。 羊公碑尚在,读罢泪沾襟。(尚在 一作:字在)

注释

⑴岘山:一名岘首山,在今湖北襄阳以南。诸子:指诗人的几个朋友。 ⑵代谢:交替变化。 ⑶往来:旧的去,新的来。 ⑷复登临: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。登临:登山观看。 ⑸鱼梁:沙洲名,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。 ⑹梦泽:云梦泽,古大泽,即今江汉平原。 ⑺尚:一作"字"。 ⑻羊公碑: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。羊祜镇守襄阳时,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,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。

赏析

  该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。所谓吊古,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。据《晋书·羊祜传》,羊祜镇荆襄时,常到此山置酒言咏。有一次,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:"自有宇宙,便有此山,由来贤达胜士,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,皆湮灭无闻,使人悲伤!"羊祜生前有政绩,死后,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,"岁时飨祭焉。望其碑者,莫不流涕。"作者登上岘首山,见到羊公碑,自然会想到羊祜。由吊古而伤今,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。"人事有代谢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孟浩然

孟浩然 (唐朝)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