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三良

陶渊明晋朝160

原文

弹冠乘通津,但惧时我遗。 服勤尽岁月,常恐功愈微。 忠情谬获露,遂为君所私。 出则陪文舆,入必侍丹帷。 箴规响已从,计议初无亏。 一朝长逝后,愿言同此归。 厚恩固难忘,君命安可违! 临穴罔惟疑,投义志攸希。 荆棘笼高坟,黄鸟声正悲。 良人不可赎,泫然沾我衣。

注释

三良:指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个儿子:奄息、仲行、鍼虎。三人都是秦穆公的宠臣。穆公死,三人遵穆公遗嘱为之殉葬。 弹冠:弹去帽子上的灰尘,即整洁衣冠,指准备出仕为官。乘:驾驭,占据。通津:本指交通要道,这里指高官要职。《古诗十九首·今日良宴会》:“何不策高足,先据要路津。” 时我遗:即“时遗我”的倒装句,时不我待之意。我:指三良。 服勤:犹言服侍、效劳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服勤至死。”孔颖达疏:“服勤
点击展示全部∨

赏析

  奄息、仲行、针虎三人合称“三良”,都是杰出的人才,他们为秦穆公殉葬,历代多有咏“三良”的诗文。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秦伯任好卒,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、仲行、针虎为殉,皆秦之良也。国人哀之,为之赋《黄鸟》。”《诗经·秦风·黄鸟》就是秦国人民为哀悼“三良”及一百七十多个无辜牺牲者而创作的,表示了对残暴统治者的控诉与谴责。陶渊明的这首诗,则完全称赞三良的行为,其目的显然不在咏史,而是借咏三良之事,表彰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陶渊明

陶渊明 (晋朝)
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又名潜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私谥“靖节”,汉族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《归园田居》《桃花源记》《五柳先生传》《归去来兮辞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