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歌续短歌

李贺唐朝161

原文

长歌破衣襟,短歌断白发。 秦王不可见,旦夕成内热。 渴饮壶中酒,饥拔陇头粟。 凄凉四月阑,千里一时绿。 夜峰何离离,明月落石底。 徘徊沿石寻,照出高峰外。 不得与之游,歌成鬓先改。

注释

长歌续短歌:题目从古乐府《长歌行》、《短歌行》化出。 长歌二句:互文的修辞手法,长歌短歌,唱破衣襟,吟断白发。 秦王:指唐宪宗。宪宗当时在秦地,所以称为秦王。 旦夕:日日夜夜。内热:内心急躁而炽热。 陇头:田间地头。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。 凄凉二句:因为困顿潦倒,看到初夏万物茂盛,更加自感凄凉。 离离:重叠、罗列的样子。 明月:比喻唐宪宗。这两句的意思为:夜峰罗列,月光照耀在落石下,
点击展示全部∨

赏析

  开头二句紧扣诗题,有愁苦万分,悲歌不已的意思。“破”、“断”二字,用得很奇特,但也都入情入理。古人有“长歌当哭”的话,长歌当哭,泪洒胸怀,久而久之,那衣襟自然会破烂。杜甫有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”(《春望》)的诗句,人到烦恼之至,无计可施的时候,常常会下意识地搔爬头皮,白发越搔越稀。这首诗的“断”可能就是由杜甫诗中的“短”生发出来的。   三、四句写进见“秦王”的愿望不能实现,因而内心更加郁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李贺

李贺 (唐朝)

李贺(公元790年—816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)人,留下了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,“雄鸡一声天下白”,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等千古佳句。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。因父亲名为晋肃,与进士同音,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。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,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,留在京城。李贺本来胸怀大志,性情傲岸,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,感到十分屈辱,就称病辞去官职,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。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,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,出外寻找灵感。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,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,所以后人常称他为“鬼才”,创作的诗文为“鬼仙之辞”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贫寒家境的困扰,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,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,年仅27岁。